信用卡行業具有天然的大數據基因,擁有海量級持卡人、商戶的數據信息。作為電子貨幣的載體,信用卡與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持卡人在信用卡申請環節以及享受支付和消費信貸服務的過程中提供了豐富的身份數據、支付數據、交易行為和行業數據。信用卡同時也是銀行業大數據應用最為廣泛和深入的領域之一,不少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結合自身的經營管理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大數據應用和實踐。
自1985年國內發行第一張信用卡開始,我國信用卡行業經歷了萌芽、起步、成長、騰飛的歷程,取得了顯著成績。截至2015年底,全國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5.3億張,五年復合增長率為18.2%,人均持卡量達0.39張;當年信用卡交易金額達21.7萬億元,授信總額達7.1萬億元,五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3.6%和28.8%。
但近年來,隨著創新金融業態的不斷涌現,不少互聯網平臺、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布局消費金融生態圈,在場景、支付、信貸等環節對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擠出效應。信用卡行業如果不能積極應對跨界競爭和挑戰,就很有可能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恐龍”。
大數據是信用卡行業順應市場變化、實現創新升級的“破冰利刃”。大數據技術及應用為金融行業提供更新的技術、更安全的保障,衍生出豐富的大數據金融業態,將加快未來金融的發展進程。一旦被深度開發利用,信用卡數據資源將產生巨大的價值。大數據與市場營銷、服務創新、決策優化等環節的充分融合,無疑將在優化用戶體驗、擴大客戶規模、創新商業模式、提升市場占有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